编辑部公告

    《储能科学与技术》第三届编委会第2次工作会议暨创刊十周年庆祝会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召开
  •     2023312日,《储能科学与技术》第三届编委会第2次工作会议暨创刊十周年庆祝会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隆重召开。会议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化工学会主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湖之材产业育成中心、《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共同承办,荷兰IVIUM艾维电化学(天津德尚科技)协办。《储能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陈立泉院士、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潘正安总编出席会议,会议由《储能科学与技术》主编黄学杰研究员主持,《储能科学与技术》第三届编委会委员70余位参加了会议,部分不能莅临现场的编委参加了线上会议。

    会议合影

        黄学杰研究员代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介绍了实验室的情况并对莅临会议的编委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刊物在陈立泉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创刊至今已十余年,在编委的支持和编辑部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需要各位编委集思广益助推期刊的发展,并欢迎大家常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交流合作。

    《储能科学与技术》第三届编委会主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主持会议

        《储能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陈立泉院士致辞,他说《储能科学与技术》创办十年来对储能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储能的作用日益突出,无论在发电侧、输电侧还是用电侧都有很大应用空间,全球储能市场巨大,大概在2025年会迎来爆发期,目前的储能技术以锂电池为主,但是锂资源有限,而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所以今年被称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元年,期刊可以多关注这一主题,同时希望各位编委能够对《储能科学与技术》给予更多地关心和支持,使刊物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问委员会主任陈立泉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

        化学工业出版社潘正安总编代表刊物主办单位致辞,他对承办及协办此次会议的相关单位和牺牲周末时间参加线上线下会议的编委表示诚挚的谢意!他说,2012年,陈立泉院士、李静海院士等几位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提议创办《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同时组建了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为推动储能学科发展提供了高效催化剂。今年是化学工业出版社成立70周年,《储能科学与技术》也在2022年迎来了创刊十周年,十余年来期刊为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各位编委和储能学界的集体成就。储能科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把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电力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运用到了极致,并且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储能技术产业赢得了国际竞争优势,为提升生活质量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动能。这是中国储能科技工作者令人骄傲的成就。《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在首任主编丁玉龙教授、现任主编黄学杰研究员带领下,编委们积极组织高水平文章,投入精力为期刊审稿,把自己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展示到这本期刊上。期刊见证了中国储能科学技术这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与学科共同成长。感谢各位编委为期刊发展奉献了智慧和辛劳!

        他说,双碳目标的实现对储能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将远远超过今天。储能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有挑战,更有机遇。他祝愿《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继续与学科专业一同快速成长。祝愿每一位储能科技专家,为造福人类做出新的贡献,在个人事业和单位发展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潘正安总编致辞

        之后,编辑部主任郗向丽博士做编辑部工作报告,她汇报了刊物在20192022年的录用率、发表周期、引用数据、编委工作量等基本情况,及采取的办刊措施、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她总结到,在主办单位的支持下,在以黄学杰研究员为核心的编委会的带领下,编辑部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办刊,积极邀约业界专家组织专刊专栏,采用先进出版平台提高出版时效,缩短发表周期,用大数据指导选题组稿,发表了一批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的文章,期刊质量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社会效益稳步上升;编辑部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新途径,开启“微网刊”等学术论文展示新模式;4年来入选了中文核心、改版为月刊、影响因子增长50%、出版13期专刊和5本图书、组织16次活动、申报1个项目,这些工作为刊物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刊物也面临着稿件良莠不齐、出版周期延长、融媒体发展遭遇瓶颈、部分编委不积极履职等问题。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主任郗向丽做工作汇报

        随后,编委们围绕如何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和组织专刊专栏、编委评分制执行等主题广开言路,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和操作性方法。常务副主编陈海生研究员认为刊物在改版为月刊后排名的下降是暂时的,随着被引次数的增长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表示要继续在投稿、审稿、协办等方面优先支持《储能科学与技术》的工作,履行好编委职责;常务副主编李泓研究员建议在近两年组织“电池智能制造”“储能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储能界面科学与技术”等专刊和“年度热点点评”专栏,也呼吁编委向这些专刊专栏多投稿;副主编艾新平教授建议专刊的主题要更加聚焦,不要大而全;副主编许晓雄研究员建议增加企业界编委的比例,以使刊物能更多地为产业界服务;温兆银副主编建议更加明晰办刊理念,并在编排格式上更加美观;杨全红教授认为刊物的影响因子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刊发读者感兴趣的文章才是目的,期刊可以在服务产业方面发力,突出特色;麦立强教授建议组织“杰青”“优青”专刊和优秀的会议专刊;王得丽教授建议组织“女科学家专刊”,展现“她力量”在办刊中的作用……与会的编委老师都进行了发言,表示要全力支持动态编委制和编委评分制的施行,将会积极投稿、认真审稿和推广宣传等,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使刊物能为储能界科研和产业服务。篇幅有限在此不能一一列出。

    会议现场

    线上线下与会的编委老师集思广益

        为表彰创刊10年来编委会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编委专家,主办单位评选出20122022年优秀审稿专家10位并在此次会议上进行了颁奖,由陈立泉院士、潘正安总编、黄学杰主编为获奖编委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20122022优秀审稿专家颁奖仪式

        编委会是指导编辑工作的专业学术组织,对于办好刊物起着监督保障作用。《储能科学与技术》实行主编负责制和动态编委制度,编委会每年都会吸纳热心刊物事业的新生力量加入。会上,陈立泉院士、潘正安总编、黄学杰主编为近年新增补的编委颁发了聘书。

    《储能科学与技术》第三届编委会增补编委受聘仪式

        会议期间,与会编委还参观考察了松山湖材料实验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于20171222日启动建设,20184月完成注册,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将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目前,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王恩哥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原副院长)任理事会理事长,赵忠贤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

    编委参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最后,陈立泉院士进行总结发言,他说目前储能学科的发展势头迅猛,有些高校已经成立了储能学院,刊物对储能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发展功不可没,相信在主办单位继续支持下、在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刊物未来可期!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储能科学与技术》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编辑部将在第三届编委会的领导下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和传播影响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 发布日期: 2023-03-15  浏览: 1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