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志强, 刘恒均, 徐熙祥, 潘圆圆, 李庆浩, 李洪森, 胡涵, 李强. 储能科学中的磁性表征技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818-833. |
[2] |
甘露雨, 陈汝颂, 潘弘毅, 吴思远, 禹习谦, 李泓. 锂电池安全性多尺度研究策略:实验与模拟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852-865. |
[3] |
刘春辉, 任宏斌. 基于SOC的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667-672. |
[4] |
李树胜, 王佳良, 李光军, 汪大春, 崔亚东. MW级飞轮阵列在风光储能基地示范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583-592. |
[5] |
马天翼, 王伟哲, 林春景, 白广利, 韦振, 刘仕强. 磷酸铁锂电池多阶段利用可行性[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1): 119-126. |
[6] |
胡建, 林春景, 郝维健, 郑天雷. 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1): 313-320. |
[7] |
李萍萍, 陈姗姗, 赵璐璐, 史明亮, 黄岩, 李初福. 整体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并网测试系统设计[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039-2045. |
[8] |
郑永强, 吴越, 张盼盼, 雷博, 郑耀东. 基于多分支拓扑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电池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283-2292. |
[9] |
刘霏霏, 鲍荣清, 程贤福, 李骏, 秦武, 杨超峰. 服役工况下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方法综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269-2282. |
[10] |
戴兴建, 胡东旭, 张志来, 陈海生, 朱阳历. 高强合金钢飞轮转子材料结构分析与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5): 1667-1673. |
[11] |
张志鸿, 牟俊彦, 孟玉发. 风冷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特性[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658-663. |
[12] |
王淮斌, 李阳, 王钦正, 杜志明, 冯旭宁. 电动汽车事故致灾机理及调查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544-557. |
[13] |
樊彬, 姜成龙, 林春景, 李玉鹏, 余八一, 张晋杰, 张良, 高孟洋, 王伟, 解坤, 常宏.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试验[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671-678. |
[14] |
王海民, 王寓非, 胡峰. 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圆柱型动力电池组热管理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1): 210-217. |
[15] |
沈剑, 黄碧雄, 谢兆康, 李嘉寅, 刘宁宁, 贾志强. FSEC赛车动力电池箱内部结构布置与优化设计[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S1): 3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