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泽宇, 张之琦, 张晓东, 李丽, 郁亚娟. 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平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847-1853. |
[2] |
周伟, 符冬菊, 刘伟峰, 陈建军, 胡照, 曾燮榕. 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854-1864. |
[3] |
张孝远, 张金浩, 蒋亚俊. 基于改进TCN模型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617-1626. |
[4] |
王芳, 王峥, 林春景, 张国振, 张贵平, 马天翼, 刘磊, 刘仕强.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失效潜在原因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411-1418. |
[5] |
王苏杭, 李建林, 李雅欣, 熊俊杰, 曾伟. 锂离子电池系统低温充电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537-1542. |
[6] |
刘春辉, 任宏斌. 基于SOC的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667-672. |
[7] |
马天翼, 王伟哲, 林春景, 白广利, 韦振, 刘仕强. 磷酸铁锂电池多阶段利用可行性[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1): 119-126. |
[8] |
胡建, 林春景, 郝维健, 郑天雷. 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1): 313-320. |
[9] |
郑永强, 吴越, 张盼盼, 雷博, 郑耀东. 基于多分支拓扑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电池同期退役协同控制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283-2292. |
[10] |
刘霏霏, 鲍荣清, 程贤福, 李骏, 秦武, 杨超峰. 服役工况下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方法综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269-2282. |
[11] |
张志鸿, 牟俊彦, 孟玉发. 风冷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系统热失控扩展特性[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658-663. |
[12] |
樊彬, 姜成龙, 林春景, 李玉鹏, 余八一, 张晋杰, 张良, 高孟洋, 王伟, 解坤, 常宏.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循环寿命试验[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671-678. |
[13] |
王海民, 王寓非, 胡峰. 石墨-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圆柱型动力电池组热管理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1): 210-217. |
[14] |
沈剑, 黄碧雄, 谢兆康, 李嘉寅, 刘宁宁, 贾志强. FSEC赛车动力电池箱内部结构布置与优化设计[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S1): 31-38. |
[15] |
何瑛, 钟根鹏, 陈翌. 基于特征组合堆叠融合集成学习的锂离子动力电池SOC估算[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5): 1548-1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