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虎, 熊辉, 厉运杰, 李新峰. 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S1): 49-55. |
[2] |
孔令丽, 张克军, 夏晓萌, 蔡嘉兴, 孙杰, 杨玉秋.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高温浮充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善[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165-1170. |
[3] |
陈晓轩, 李晟, 胡泳钢, 郑时尧, 柴云轩, 李东江, 左文华, 张忠如, 杨勇. 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模式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003-1016. |
[4] |
陈虎, 熊辉, 厉运杰, 李新峰. 锂离子电池产热特性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0, (): 0-0. |
[5] |
陈仕谋, 秦虎, 刘敏.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解读[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6): 1253-1260. |
[6] |
曹文卓, 汪君洋, 陈汝颂, 索鎏敏, 李泓. 多电子转移镁/铝电池体系能量密度热力学计算[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3): 437-449. |
[7] |
陆浩, 刘柏男, 禇赓, 郑杰允, 罗飞, 邱新平, 李辉, 刘芳, 冯苏宁, 陈卫, 李泓, 陈立泉.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技术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 5(2): 109-119. |
[8] |
方铮, 曹余良, 胡勇胜, 陈立泉, 黄学杰. 室温钠离子电池技术经济性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 5(2): 149-158. |
[9] |
李泓.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XV)——总结和展望[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5, 4(3): 306-318. |
[10] |
黄杰, 凌仕刚, 王雪龙, 蒋礼威, 胡勇胜, 肖睿娟, 李泓.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ⅩⅣ)——计算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5, 4(2): 215-230. |
[11] |
凌仕刚, 吴娇杨, 张舒, 高健, 王少飞, 李泓.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ⅫⅠ)——电化学测量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5, 4(1): 83-103. |
[12] |
彭佳悦, 刘亚利, 黄杰, 李泓.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Ⅺ)----锂空气电池与锂硫电池[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 3(5): 526-543. |
[13] |
张舒, 王少飞, 凌仕刚, 高健, 吴娇杨, 肖睿娟, 李泓, 陈立泉.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X)——全固态锂离子电池[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 3(4): 376-394. |
[14] |
刘亚利, 吴娇杨, 李泓.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Ⅸ)----非水液体电解质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 3(3): 262-282. |
[15] |
罗飞, 褚赓, 黄杰, 孙洋, 李泓.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Ⅷ)----负极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 3(2): 14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