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武光华, 李宏胜, 李飞, 陈博, 张世科. 考虑时间相关性的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预测[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206-2212. |
[2] |
张岩, 韩伟, 宋闯, 杨双义. 含电动汽车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设施规划与运行联合优化[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502-1511. |
[3] |
王军, 阮琳, 邱彦靓. 锂离子电池低温快速加热方法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563-1574. |
[4] |
靳文婷, 廖满生, 黄骥, 魏子栋. 车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态势[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1): 350-358. |
[5] |
刘偲艳, 胡毕华. 氢燃料汽车双向DC-DC变换器改进模型预测控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046-2052. |
[6] |
朱奕楠, 吕桃林, 赵芝芸, 杨文. 基于并行卡尔曼滤波器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352-2362. |
[7] |
吴晓刚, 崔智昊, 孙一钊, 张锟, 杜玖玉. 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过程动力电池充电策略与热管理技术综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218-2234. |
[8] |
陆燕娟, 陈友芹, 潘庭龙. 考虑EV和需求侧响应的社区微网能量管理[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617-623. |
[9] |
段俊东, 李高尚, 李一石, 付子恒, 黄泓叶. 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控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630-637. |
[10] |
王淮斌, 李阳, 王钦正, 杜志明, 冯旭宁. 电动汽车事故致灾机理及调查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2): 544-557. |
[11] |
王栋, 郑莉莉, 李希超, 杜光超, 冯燕, 贾隆舟, 戴作强. 三元软包动力锂电池热安全性[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5): 1517-1525. |
[12] |
郑征, 高卫星, 张茜. 基于外部储能式动力电池放电均衡系统仿真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4): 1167-1177. |
[13] |
郑海, 续彦芳, 刘汉涛, 陈凯, 桂文龙. 基于液体介质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实验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3): 885-891. |
[14] |
张骞, 武小兰, 白志峰, 程靖宜. 电动汽车混合储能系统自适应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3): 878-884. |
[15] |
黄赛杰, 徐敏, 郑小鹿, 严晓, 黄碧雄. 动力电池充放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1): 146-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