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泽飞, 覃元庆. 新能源汽车电池智能制造工艺的创新与优化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5): 1751-1753. |
[2] |
袁悦博, 王贺武, 孔祥栋, 蒲明伟, 孙玉坤, 韩雪冰, 欧阳明高. 金属异物缺陷演化特性及其对产线 K 值的影响机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4): 1197-1204. |
[3] |
刘玉青, 林怀锋, 于艳玲, 崔栋. 狭缝挤压式涂布质量密度流场演变与膜区形貌的闭环控制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4): 1118-1127. |
[4] |
柯奥, 阳如坤, 吴学科. 动力电池智能卷绕技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4): 1176-1187. |
[5] |
吴玉, 刘丽敏, 黄华.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在线监测与原位分析技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4): 1335-1337. |
[6] |
范龙, 张研. 能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4): 1356-1358. |
[7] |
刘佳, 马志强, 刘广忱, 高俊东, 李宏勋. 多尺度分解下GRU-TCN集成的动力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3): 1009-1018. |
[8] |
梁宏毅, 陈锋, 甘友毅, 邵丹. 动力锂电池三元正极低温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1): 293-298. |
[9] |
赵光金, 李博文, 胡玉霞, 董锐锋, 王放放.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概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 12(7): 2319-2332. |
[10] |
于会群, 胡哲豪, 彭道刚, 孙浩益.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及其在储能系统中梯次利用关键技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 12(5): 1675-1685. |
[11] |
厉运杰, 张光雨, 祝维文, 闵远远, 饶成飞, 孙言飞, 徐庆庆. 基于壅塞流的动力电池防爆阀泄压特性的动态仿真[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3, 12(3): 960-967. |
[12] |
常泽宇, 张之琦, 张晓东, 李丽, 郁亚娟. 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平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847-1853. |
[13] |
周伟, 符冬菊, 刘伟峰, 陈建军, 胡照, 曾燮榕. 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854-1864. |
[14] |
王苏杭, 李建林, 李雅欣, 熊俊杰, 曾伟. 锂离子电池系统低温充电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537-1542. |
[15] |
张孝远, 张金浩, 蒋亚俊. 基于改进TCN模型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617-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