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18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特约文章
    目录
    2018 (4):  0-0. 
    摘要 ( 233 )   PDF(3233KB) ( 2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约评述
    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的研究进展
    赵兴茹, 安琪, 马向东, 刘金, 吴志勇, 刘文杰, 张熊
    2018 (4):  555-564.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73
    摘要 ( 443 )   PDF(16151KB) ( 636 )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介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可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金属氧化物具有脱/嵌锂能力优异,理论比容量普遍较高,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的优点,是一类理想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但电子导电率不高,脱/嵌锂过程中不可逆体积畸变较大,影响了其商业化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其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储能体系
    薄膜型全固态锂电池
    夏求应, 孙硕, 徐璟, 昝峰, 岳继礼, 夏晖
    2018 (4):  565-574.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88
    摘要 ( 814 )   PDF(11993KB) ( 934 )  
    薄膜型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完美的电极/电解质固-固界面,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并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相比体型固态锂电池性能优越,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制备成本高、单位面积能量密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薄膜型全固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关键材料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薄膜固态锂电池的产业化现状和技术瓶颈进行了总结,对新一代薄膜型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及产业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点点评
    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8.4.1-2018.5.31)
    起文斌, 张华, 金周, 赵俊年, 武怿达, 詹元杰, 陈宇阳, 陈彬, 贲留斌, 俞海龙, 刘燕燕, 黄学杰
    2018 (4):  575-585.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97
    摘要 ( 925 )   PDF(13042KB) ( 2346 )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1807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三元材料、富锂相材料和尖晶石材料的结构和表面结构随电化学脱嵌锂变化以及掺杂和表面包覆及界面层改进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电极结构和电解液添加剂改进,金属锂负极的研究侧重于通过表面覆盖层的设计来提高其循环性能。电解液添加剂、固态电解质电池、锂硫电池的论文也有多篇。原位分析偏重于固态电池的界面,理论模拟工作涵盖储锂机理、动力学、界面SEI形成机理分析和固体电解质等。除了以材料为主的研究之外,还有多篇关于电池分析的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及进展
    储氢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璐伶, 樊栓狮, 陈秋雄, 杨光, 温永刚
    2018 (4):  586-594.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62
    摘要 ( 1302 )   PDF(9315KB) ( 1809 )  
    储氢技术作为氢气生产与使用之间的桥梁,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储氢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与其它储氢。物理储氢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与低温液化储氢,具有低成本、易放氢、氢气浓度高等特点,但安全性较低。化学储氢包括有机液体储氢、液氨储氢、配位氢化物储氢、无机物储氢与甲醇储氢。其虽保证了安全性,但其放氢难,且易发生副反应,氢气浓度较低。其它储氢技术包括吸附储氢与水合物法储氢。吸附储氢技术的储氢效率受吸附剂的影响较大,且不同程度的存在放氢难、成本高、储氢密度不高等问题。水合物法储氢具有易脱氢、成本低、能耗低等特点,但其储氢密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现状分析,简要展望了储氢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鲁豪祺, 林少雄, 陈伟伦, 刘巧云, 罗昱, 张五星
    2018 (4):  595-606.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43
    摘要 ( 792 )   PDF(22863KB) ( 1059 )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电压平台低、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有望替代石墨负极应用于下一代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但是硅的导电性较差,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效应,极易导致电极极化、材料粉化、SEI膜重构、库仑效率低和容量持续衰减。硅和碳复合能很好地综合两者的优势,形成结构稳定、循环性好及容量高的负极材料。本文从不同维度的硅(SiNPs、SiNTs/SiNWs、SiNFs、Bulk Si)与碳复合这一角度,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在结构设计、制备工艺、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熊凡, 张卫新, 杨则恒, 陈飞, 王同振, 陈章贤
    2018 (4):  607-617.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60
    摘要 ( 879 )   PDF(21116KB) ( 1742 )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微型化、轻量化与电动汽车、电网储能设备的飞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性能表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其提供锂离子并参与电化学反应,因此改善正极材料性能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人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成本较低、安全性更好的高能量密度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主要从提升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工作电压两方面介绍三元、富锂锰基材料和高电位镍锰酸锂等高比能量正极材料的介尺度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研发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硫电池硫正极技术研究进展
    袁艳, 郑东东, 方钊, 刘漫博, 李涛
    2018 (4):  618-630.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29
    摘要 ( 526 )   PDF(16319KB) ( 636 )  
    锂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低廉、绿色环保等优势,已成为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电池的研究热点,但是活性材料利用率低、容量衰减较快、自放电严重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该电池的实用化进程。正极是电池的核心部件,要实现锂硫电池的性能提升,必须对硫正极的组分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构建。本文首先分析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然后分别从硫正极的活性材料、集流体、表面涂层、黏结剂、添加剂等5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文章指出,硫正极更应关注真实的能量密度水平,而锂硫电池的研究视野不应局限于正极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姚乃元, 仙存妮
    2018 (4):  631-638.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45
    摘要 ( 512 )   PDF(11051KB) ( 705 )  
    MXene是一类新型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碳化物或碳氮化物,一般通过化学刻蚀的方法制得,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亲水性、透光性、柔韧性,在催化、能量储存、复合材料、传感器、抗菌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MXene的制备方法、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总结了其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MXene作为Pt催化剂载体,在氧还原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表现,最后提出了MXene作为催化剂载体及以后在燃料电池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炭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进展
    钟明, 闫伟, 王佳超, 王婧, 李灵宏
    2018 (4):  639-645.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75
    摘要 ( 575 )   PDF(7549KB) ( 459 )  
    锂离子电容器属于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通常由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型正极共同置于有机锂盐溶液中组装而成,兼具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特性和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炭材料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性能稳定,是锂离子电容器的首选电极材料。因此,炭基锂离子电容器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化前景。负极预嵌锂技术对于炭基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从锂源引入位置的角度,系统回顾了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的进展情况,并就负极预嵌锂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做了梳理,有助于全面了解负极预嵌锂技术的研究现状,为锂离子电容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冲层对二次锂金属电池性能的改进及机理研究
    张丁, 牟树君, 陈清泉, 周友
    2018 (4):  646-653.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37
    摘要 ( 487 )   PDF(10803KB) ( 608 )  
    锂金属是已知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最高的材料,且锂金属具有最低的对氢电位(-3.040 V)和极小的密度(0.53 g/cm3)。所以锂金属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电池负极材料。但是锂金属电池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问题且循环效率低,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日趋成熟,但是其容量已经无法满足科技的发展,所以发展下一代电池刻不容缓,而锂金属电池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为了克服锂金属负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缓冲层结构插入锂金属电池的隔膜与负极之间,并分别将碳纳米管和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缓冲层插入锂电池中。倍率性能测试、循环性能测试和形貌测试均指出,缓冲层结构对锂金属负极的枝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改善了锂金属电池的安全问题,并对其循环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F改性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性研究
    李丹, 程晓敏, 李元元
    2018 (4):  654-660.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35
    摘要 ( 586 )   PDF(8195KB) ( 393 )  
    以ZIF-67作为金属有机框架(MOF),通过原位沉淀法生长在膨胀石墨片上对膨胀石墨进行改性,经过煅烧后形成Co3O4/EG分级多孔混合结构。为了优化硬脂酸的充放热性能,将Co3O4/EG与硬脂酸通过熔融共混和真空吸附法复合,制备出具有优异充放热性能的SA/Co3O4/EG复合相变材料。表征SA/Co3O4/EG复合相变材料的微结构、物相、相变焓值、相变温度和充放热时间等热物理性能,分析添加物Co3O4/EG的微结构对硬脂酸相变储热材料微结构和热性能产生的影响。添加物Co3O4/EG对SA/Co3O4/EG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影响较小,相变温度与Co3O4/EG添加量没有依赖关系。而复合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随Co3O4/EG量的增加而减少,但与理论计算相差较少。Co3O4/EG分级多孔结构可以阻止Co3O4的团聚并提供高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吸附硬脂酸,多孔隙结构Co3O4和高热导率膨胀石墨(EG)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加硬脂酸相变储热材料的热传递,缩短充放热时间,提高充放热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力型超级电容器漏液模式下的性能研究
    杨斌, 丁升, 傅冠生, 王成扬, 阮殿波, 刘秋香
    2018 (4):  661-666.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40
    摘要 ( 490 )   PDF(12715KB) ( 354 )  
    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动力型超级电容器因其突出的性能优势成为了新型储能与节能应用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模拟单体漏液的工况条件下,本工作以商品化动力型超级电容器为实验对象,对比分析了漏液前后单体表面及电化学性能的差异,比较了高温加速寿命测试过程单体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漏液后电解液将以银白色晶体形式呈现,漏液量达12 g以上后,单体容量、内阻值将急剧衰减,当漏液量达28.5 g后,单体容量将下降12.1%,内阻增大31.3%。高温加速寿命测试过程漏液单体(Cap-4)泄压频次增多,容量衰减38.4%、内阻上升85.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新型的脲类溶剂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任警, 黄志梅, 沈越, 黄云辉
    2018 (4):  667-673.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69
    摘要 ( 551 )   PDF(10021KB) ( 385 )  
    在锂空气电池中,电解液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放电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循环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脲类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作为新型的锂空气电池电解液,有效地增加了放电产物过氧化锂(Li2O2)的溶解度,促进其溶剂化,并改善Li2O2与正极之间的接触,使得电池性能得到有效提高。通过研究表明,相比较传统的醚类电解液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DMI能将电池放电容量提升1.5倍,而充电过电位则降低了0.6 V,减少了高电位导致的副反应。同时,通过加入氧抑制剂,稳定溶剂中的氧自由基,减少放电中间产物对DMI的攻击,使得电池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odelica语言的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的熔盐回路建模与仿真
    王楚航, 徐博, 周翀, 邹杨, 余笑寒
    2018 (4):  674-681.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66
    摘要 ( 459 )   PDF(8435KB) ( 314 )  
    CSP(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系统通过聚焦太阳光进行光热发电,主要工作介质包括导热油及熔盐。由于太阳能的不连续性,为了提供更稳定的能量输出,发展出了采用熔盐为储热工质进行蓄热的系统,该系统同时也提供了与其它能源系统耦合的可行性。该系统的熔盐回路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分别为集热器、高低温储热罐和蒸汽发生器。通过对50 MW塔式太阳能的热发电系统熔盐回路的各个组件的模型进行建立,设计一套与之相应的控制系统,并针对不同工况下,各个组件及整个系统的响应进行了模拟,得出熔盐回路的瞬态响应特性。由于其熔盐回路与熔盐反应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也可为熔盐反应堆核能综合利用中储能系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低熔点硝酸盐熔盐的热力学性质
    盛鹏, 赵广耀, 徐丽, 李光彬, 马光, 陈新, 韩钰, 邹露璐, 吴玉庭
    2018 (4):  682-686.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51
    摘要 ( 602 )   PDF(4569KB) ( 348 )  
    利用硝酸盐熔盐熔点低、比热容高、热分解温度高的特性,制备一种新型硝酸盐熔盐[在Ca(NO32:KNO3为0.47:0.53的熔盐体系中添加0.1%~15%的新型添加剂],并对该熔盐的热力学特性及使用成本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熔盐的熔点为120.1℃,熔化潜热为76.37 J/g,分解温度为588℃,平均比热容为1.598 J/(g·K),相比较于传统的Solar salt和Hitec熔盐热力学性能具有较大提升。采用测量范围内比热容的积分平均值来代替整个温度范围内熔盐的比热容,通过计算得出该体系熔盐的显热蓄热成本为108元/(kW·h)。此外,对新型熔盐的热扩散系数以及导热系数进行的测试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熔盐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中作为蓄热传热介质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4,9,10-苝四甲酸四钠盐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刘瑶俊, 方淳, 黄云辉
    2018 (4):  687-691.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65
    摘要 ( 440 )   PDF(4771KB) ( 438 )  
    共轭羰基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离子和电子传输性能以及高度的可逆性,成为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有机电极材料。采用具有3,4,9,10-苝四甲酸二酐为前驱体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了3,4,9,10-苝四甲酸四钠盐(Na4C24H8O8,Na-PTCA),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Na-PTCA在50 mA/g的电流密度电压区间0.01~2 V条件下,循环100圈后还能保持468 mA·h/g的容量,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其羧基部分在约1.10/1.38 V的电压平台表现高度的循环可逆性,在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为148 mA·h/g。这些结果对扩展新型高比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四烷-正辛酸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周孙希, 章学来, 刘升
    2018 (4):  692-697.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72
    摘要 ( 620 )   PDF(5027KB) ( 411 )  
    采用低共熔法研制了一种相变温度在0~3℃的二元有机相变蓄冷材料,该材料由十四烷和正辛酸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首先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二元最低共熔混合物的比例,确定其理论最低共熔点温度以及潜热值,然后围绕共晶点配制了5种不同比例的混合物。通过差示热量扫描仪、步冷曲线、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量其热物性,并利用高低温交变箱进行循环稳定性实验。当十四烷和正辛酸的摩尔质量比为51:49时,有最低共熔点温度为1.0℃,相变潜热为191.8 J/g,热导率为0.379 W/(m·K)。对其进行100次充放冷实验,循环后相变温度为0.9℃,相变潜热为191.5 J/g,相变蓄冷时间缩短了24.3%,热稳定性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十四烷-正辛酸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在低温储能中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能技术在送端电网中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容量需求分析
    杨军峰, 郑晓雨, 惠东, 杨水丽, 罗卫华, 礼晓飞
    2018 (4):  698-704.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06
    摘要 ( 518 )   PDF(6332KB) ( 513 )  
    我国新能源富集的"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同时储能技术发展已逐步接近规模化应用水平。该文在分析影响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电网结构特性、储能技术应用发展方向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电网可最大释放的新能源发电空间约束建立了以缩减弃风率与弃光率为目标的储能系统功率与容量配置的数学模型,结合储能投资成本与提升新能源消纳收益构成的投资收益比评估约束指标,提出了满足新能源消纳性能/投资成本比较优的储能容量需求计算方法,探索了储能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思路。以消纳风电和光伏为主的两省级电网为例,讨论了储能在送端电网中促进风电和光伏消纳应用中的作用及经济适用性,验证了该新能源消纳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离子电池电极安全添加剂
    杨和山, 夏悦, 石玉磊
    2018 (4):  705-711.  doi: 10.12028/j.isss.2095-4239.2018.0044
    摘要 ( 549 )   PDF(5708KB) ( 746 )  
    分别以α-Al2O3和Li2TiO3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中的安全添加剂,提出了安全添加剂的作用模型,系统比较了有无安全添加剂的两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安全添加剂的加入会很小幅度降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倍率性能不受影响,其在5 C放电倍率时容量保持率达到82.3%(以1 C为基准);电池的预期循环寿命达2409次(按照80% DOD计算),相比对比组电池的896次预算寿命大幅增加。安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安全添加剂的电池能够通过严苛的穿刺测试、重物撞击测试和外短路测试等安全测试,安全添加剂的存在可以有效避免电池内部局部热点的产生,使不可控的内部短路转变为可控的低倍率放电,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在商业化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离子电池温度变化过程仿真与验证
    马龙, 文华
    2018 (4):  712-717.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03
    摘要 ( 611 )   PDF(4982KB) ( 804 )  
    针对软包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中温度变化过程进行研究,依据电池产热基本理论,通过内阻实验及0.5 C放电倍率下的温升实验计算出瞬态生热率曲线,得出电池熵热系数,建立生热速率随放电深度不断变化的瞬态生热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不同放电倍率的温度仿真模拟,并与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生热率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验计算值相符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度变化,对电池温升过程分析及电池热管理过程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层式蓄热室蓄热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
    胡德胜, 曾祺
    2018 (4):  718-725.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58
    摘要 ( 464 )   PDF(6855KB) ( 275 )  
    以降低熔铝炉蓄热室压损和提高蓄热室蓄热效率为目标,对某铝厂熔铝炉蓄热室进行了分层布料仿真研究。以多孔介质模型为基础,对动量方程源项进行了修正,将多孔介质结构内的传热转化为两相间的传热,并采用双能量方程形式建立多孔介质和流体间的传热能量方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了适用于蓄热室蓄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影响分层布料蓄热室蓄热过程的4个主要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各参数对分层布料蓄热室的蓄热效率和压损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参数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且得到了保证蓄热效率和降低压损为目标的最优搭配方案。其中热效率最优搭配方案为入口质量流量1.65 kg/s、粒径组合26 mm-18 mm-26 mm、上中下层高比为2:1:2;压损最优搭配方案为入口质量流量1.65 kg/s、粒径组合32 mm-24 mm-32 mm、上中下层高比为2: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适用于光伏并网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分配策略
    米根锁, 穆艳停
    2018 (4):  726-731.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54
    摘要 ( 514 )   PDF(1543KB) ( 332 )  
    针对光伏并网系统中光伏微电源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将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HESS(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应用到光伏并网系统中可以实现光伏功率平滑、能量平衡以及提高并网电能质量。在同时考虑蓄电池的功率上限和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SOC)的情况下,对混合储能系统提出了基于超级电容SOC的功率分配策略;该策略以超级电容的SOC和功率分配单元的输出功率作为参考值,对混合储能系统充放电过程进行设计。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以Bi-direction DC/DC变换器与500 V直流母线连接,其中超级电容通过双闭环控制策略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功率分配策略能对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合理分配,而且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并网,稳定了直流母线电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能标准与规范
    锂电池研究中的EIS实验测量和分析方法
    凌仕刚, 许洁茹, 李泓
    2018 (4):  732-749.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92
    摘要 ( 3303 )   PDF(23460KB) ( 5504 )  
    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在电化学领域尤其是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导率、表观化学扩散系数、SEI的生长演变、电荷转移及物质传递过程的动态测量。本文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测试注意事项、常用电化学阻抗测量设备及测试流程,并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电化学阻抗谱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标准解读
    白耀宗, 王令, 苏相樵, 操建华, 吴大勇
    2018 (4):  750-757.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84
    摘要 ( 605 )   PDF(7408KB) ( 739 )  
    隔膜是保障电池安全、影响电池性能发挥的重要材料。随着隔膜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隔膜产能已经排进了世界前列。产品系列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检测标准规范化是我国隔膜产业做大、做强的必要环节。分析了国内涉及隔膜的相关标准情况,并主要针对隔膜的检测方法及参考的标准做解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能专利
    聚烯烃多层锂电池隔膜专利技术分析
    崔海星
    2018 (4):  758-762.  doi: 10.12028/j.issn.2095-4239.2018.0049
    摘要 ( 587 )   PDF(5640KB) ( 728 )  
    从专利角度梳理了聚烯烃多层锂电池隔膜的技术输出国和申请人分布,并总结归纳了聚烯烃多层锂电池隔膜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功效分布。结果表明,日本、中国、韩国和美国是目前全球聚烯烃多层锂电池隔膜的主要技术来源国,日本的东丽、旭化成、住友,韩国的LG公司以及中国的深圳星源材质和中国科学院是主要申请人。采用特定的层组分、改性层的设计以及拉伸和造孔工艺的调控,以改进锂电池隔膜的透气性、孔隙率、孔隙均匀性,耐热性、热收缩性,热关闭性能,机械强度和离子渗透性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