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众, 侯静, 李军, 吴恩辉, 黄平, 唐亚兰. 不同粒径活性炭/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1): 177-189. |
[2] |
王瑨, 王建全, 阮殿波, 谢皎, 杨斌. 硅/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1): 104-110. |
[3] |
黄伟国, 王鹏伟, 陈理, 徐志彬, 周志学, 刘孝伟, 王青山, 李妍. 极耳排布对AGM铅炭电池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4): 1060-1065. |
[4] |
徐志彬, 吴国强, 黄伟国, 陈理, 张雄, 周志学, 刘孝伟. 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铅炭负极配方[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S1): 85-89. |
[5] |
官亦标, 沈进冉, 李康乐, 徐斌. 电容型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5): 799-806. |
[6] |
贾蕗路, 王浩, 宋华美. 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应用于小型光伏系统[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S1): 39-42. |
[7] |
陈理, 黄伟国, 刘孝伟, 徐志彬, 周志学. 不同碳材料对铅炭负极的性能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6): 1248-1252. |
[8] |
夏恒恒, 安仲勋, 黄廷立, 方文英, 杜连欢, 吴明霞, 索路路, 徐甲强, 华黎. 基于活性炭/镍钴锰酸锂(AC/LiNi0.5Co0.2Mn0.3O2)复合正极的锂离子超级电容电池的构建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6): 1233-1241. |
[9] |
杨 斌1,2,傅冠生2,丁 升2,王成扬1,阮殿波2,刘秋香2. 以高富锂Li2NiO2/活性炭为正极的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2): 270-275. |
[10] |
王 超1,郭继鹏1,2,钟国彬1,徐凯琪1,苏 伟1,项宏发2. 电化学储能器件恒流与恒功率充放电特性比较[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 6(6): 1313-. |
[11] |
纪哲夫,谢欢欢,罗文杰. 铅酸蓄电池的二次利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 6(2): 250-254. |
[12] |
张世佳,张 熊,孙现众,赵菲菲,贾俊翔,马衍伟. 中间相炭微球负极预嵌锂量对软包装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 5(6): 834-840. |
[13] |
马玉柱1,2,周 聪3,于宝军1,2,陈明鸣1,2,王成扬1, 2. 生物质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 5(6): 855-860. |
[14] |
郑 超1,周旭峰2,刘兆平2,杨 斌1,焦旺春1,傅冠生1,阮殿波1. 活性石墨烯/活性炭干法复合电极片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6, 5(4): 486-491. |
[15] |
王峰, 廉嘉丽, 王康丽, 程时杰, 蒋凯. 新型炭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与铅炭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 3(6): 575-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