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玉和, 刘亮, 张洪涛, 衣启正, 张永鹏, 郭延哲, 苑文畅, 李希超. 锂离子电容器自放电检测方法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690-696. |
[2] |
王鑫, 胡培, 周远明, 徐进霞, 蒋妍. Nb2C MXene衍生Nb2O5多层纳米片的快速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1): 38-44. |
[3] |
郭义敏, 郭德超, 张啟文, 龙超, 何凤荣. 电极结构对锂离子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106-2111. |
[4] |
赵清江, 张贵锋. 硬碳的预锂化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6): 2112-2116. |
[5] |
王 灿, 马 盼, 祝国梁, 马永超, 季鹏程, 魏水淼, 赵 健, 于治水. 锂离子电池长寿命石墨电极研究现状与展望[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1, 10(1): 59-67. |
[6] |
刘腾宇, 张熊, 安亚斌, 李晨, 马衍伟.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4): 1030-1043. |
[7] |
郭鑫, 赵也非, 郑俊生, 秦楠, 戴宁宁. 基于锂离子电容器的48 V启停电源系统设计[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159-1164. |
[8] |
张耀升, 刘志恩, 孙现众, 安亚斌, 张熊, 马衍伟. 软包锂离子电容器放电过程热模拟[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5): 922-929. |
[9] |
李荣辉, 闫伟, 吴晓强, 樊沁娜. 高容量高倍率的氮掺杂二次粒子石墨负极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1): 116-122. |
[10] |
王婧, 高洪波, 胡道中, 魏三平, 郑丽花, 赵云鹏, 钟明, BURKE Andrew F, 李灵宏. 锂离子电容器直流内阻测试方法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6): 1242-1247. |
[11] |
赵兴茹, 安琪, 马向东, 刘金, 吴志勇, 刘文杰, 张熊. 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4): 555-564. |
[12] |
钟明, 闫伟, 王佳超, 王婧, 李灵宏. 炭基锂离子电容器负极预嵌锂技术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4): 639-645. |
[13] |
杨 斌1,2,傅冠生2,丁 升2,王成扬1,阮殿波2,刘秋香2. 以高富锂Li2NiO2/活性炭为正极的锂离子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8, 7(2): 270-275. |
[14] |
吴敏昌1,喻宁波1,乔永民1,孙方静2,张 洁1. 硬碳包覆人造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快充性能评价[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 6(S1): 15-. |
[15] |
李 钊1,孙现众1,2,李 晨1,2,张 熊1,2,王 凯1,2,刘文杰1,3,张 澄2,马衍伟1,2. 介孔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在锂离子电容器负极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 6(6): 1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