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海涛, 孔令丽, 张欣, 余传军, 王纪威, 徐琳. N/P设计对高镍NCM/Gr电芯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040-2045. | 
																																																																																																																																																
																					| [2] | 王宇作, 卢颖莉, 邓苗, 杨斌, 于学文, 荆葛, 阮殿波. 超级电容器自放电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114-2125. | 
																																																																																																																																																
																					| [3] | 陈龙, 夏权, 任羿, 曹高萍, 邱景义, 张浩. 多物理场耦合下锂离子电池组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316-2323. | 
																																																																																																																																																
																					| [4] | 易顺民, 谢林柏, 彭力. 基于VF-DW-DFN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305-2315. | 
																																																																																																																																																
																					| [5] | 祝庆伟, 俞小莉, 吴启超, 徐一丹, 陈芬放, 黄瑞.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老化半经验模型[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324-2331. | 
																																																																																																																																																
																					| [6] | 王宇作, 王瑨, 卢颖莉, 阮殿波. 孔结构对软碳负极储锂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023-2029. | 
																																																																																																																																																
																					| [7] | 孔为, 金劲涛, 陆西坡, 孙洋. 对称蛇形流道锂离子电池冷却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258-2265. | 
																																																																																																																																																
																					| [8] | 霍思达, 薛文东, 李新丽, 李勇.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锂电池复合电解质可视化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103-2113. | 
																																																																																																																																																
																					| [9] | 邓健想, 赵金良, 黄成德. 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092-2102. | 
																																																																																																																																																
																					| [10] | 刘显茜, 孙安梁, 田川. 基于仿生翅脉流道冷板的锂离子电池组液冷散热[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7): 2266-2273. | 
																																																																																																																																																
																					| [11] | 于春辉, 何姿颖, 张晨曦, 林贤清, 肖哲熙, 魏飞. 硅基负极与电解液化学反应的分析与抑制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749-1759. | 
																																																																																																																																																
																					| [12] | 丁奕, 杨艳, 陈锴, 曾涛, 黄云辉. 锂离子电池智能消防及其研究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822-1833. | 
																																																																																																																																																
																					| [13] | 张言, 王海, 刘朝孟, 张德柳, 王佳东, 李建中, 高宣雯, 骆文彬. 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正极材料NCM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693-1705. | 
																																																																																																																																																
																					| [14] | 欧宇, 侯文会, 刘凯. 锂离子电池中的智能安全电解液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772-1787. | 
																																																																																																																																																
																					| [15] | 韩俊伟, 肖菁, 陶莹, 孔德斌, 吕伟, 杨全红. 致密储能:基于石墨烯的方法学和应用实例[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6): 1865-1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