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玉玉, 刘静, 宋雪峰, 邱羽, 赵丽萍, 张鹏, 孙燕亭, 高濂. PPy-MoS2 多孔网络柔性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动力学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4): 1141-1148. |
[2] |
林楠, KREWER Ulrike, ZAUSCH Jochen, STEINER Konrad, 林海波, 冯守华. 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换体系多物理场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4): 1149-1164. |
[3] |
王振宇, 郭子啸, 范新庄, 赵天寿. 全钒液流电池中蛇型和插指型流道的对比[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4): 1121-1130. |
[4] |
彭康, 刘俊敏, 唐珙根, 杨正金, 徐铜文.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电化学活性分子研究现状及展望[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4): 1246-1263. |
[5] |
范馥麟, 李军徽, 严干贵, 李翠萍. 储能友好型频率响应服务市场:英国视角[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4): 1278-1288. |
[6] |
赵志强, 刘恒均, 徐熙祥, 潘圆圆, 李庆浩, 李洪森, 胡涵, 李强. 储能科学中的磁性表征技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818-833. |
[7] |
赵志伟, 杨智, 彭章泉.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在锂基二次电池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781-794. |
[8] |
施思齐, 涂章伟, 邹欣欣, 孙拾雨, 杨正伟, 刘悦. 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在电化学储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739-759. |
[9] |
陈海生, 李泓, 马文涛, 徐玉杰, 王志峰, 陈满, 胡东旭, 李先锋, 唐西胜, 胡勇胜, 马衍伟, 蒋凯, 钱昊, 王青松, 王亮, 张新敬, 王星, 徐德厚, 周学志, 刘为, 吴贤章, 汪东林, 和庆钢, 马紫峰, 陆雅翔, 张雪松, 李泉, 索鎏敏, 郭欢, 俞振华, 梅文昕, 秦鹏. 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1052-1076. |
[10] |
段赞, 李玲芳, 柳鹏辉, 肖东方. MXenes系储能材料的先进制备手段与储能机制综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3): 982-990. |
[11] |
刘志成, 彭道刚, 赵慧荣, 王丹豪, 刘育辰. 双碳目标下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发展前景[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704-716. |
[12] |
李建林, 肖珩. 锂离子电池建模现状综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697-703. |
[13] |
谈鹏, 胡茂彬.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726-730. |
[14] |
郭斌, 邢洁, 姚飞, 景小敏. 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用户侧混合储能优化配置[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615-622. |
[15] |
陈玉龙, 武鑫, 滕伟, 柳亦兵. 用于风电功率平抑的飞轮储能阵列功率协调控制策略[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2): 6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