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晔, 李晋, 赵瑞兰, 张少禹, 储玉喜, 杨康, 廖晓雪, 蒋波, 卓萍. 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对比试验[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402-3413. |
[2] |
封居强, 张成知, 陈雨杭. 基于数字孪生的高精度SOC和温度联合估计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567-3580. |
[3] |
文贤馗, 李博文, 史正军, 叶华洋, 庞玲蓉, 张晓寅. 飞轮储能系统磁轴承电磁特性与温升特性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8): 2932-2941. |
[4] |
刘涛涛, 张少朋, 王艺斐, 林曦鹏. 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7): 2635-2653. |
[5] |
王艺斐, 徐帆, 王亮, 戴兴建, 徐玉杰, 陈海生. 飞轮储能系统电机定子散热设计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5): 1946-1953. |
[6] |
刘顺新, 李昊阳, 张建兴, 曾光, 许令平. 基于储能用280 Ah风冷电池包流道结构和导流板的协同优化[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5): 1806-1817. |
[7] |
吴金涛, 周永军, 杨旭, 邓程欣, 韩一铭. 细水雾对电动汽车火灾抑制效果的数值模拟[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5): 2098-2105. |
[8] |
孟祥喜, 刘冠新, 王志玺, 李俊霞, 周浩, 娄旭静, 张泉. 高温高湿环境下工商业储能液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10): 3755-3763. |
[9] |
叶石丰, 洪朝锋, 綦晓, 吴伟雄, 谭子健, 周奇, 张兆阳. 基于EEMD-GRU-NN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预测方法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1): 380-387. |
[10] |
胡雪峰, 常先雷, 刘肖肖, 徐威, 张文彬. 适用于宽温度范围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9): 2983-2994. |
[11] |
黎耀康, 杨海东, 徐康康, 蓝昭宇, 章润楠. 基于加权UMAP和改进BLS的锂电池温度预测[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9): 3006-3015. |
[12] |
何宁, 杨芳芳. 考虑能量和温度特征的锂离子电池早期寿命预测[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9): 3016-3029. |
[13] |
周茜茜, 黄勇, 崔可, 孙大南. 飞轮储能装置电机温度场仿真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8): 2589-2596. |
[14] |
陈峥, 杨博, 赵志刚, 申江卫, 肖仁鑫, 夏雪磊. 考虑锂电池温度和老化的荷电状态估算[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8): 2813-2822. |
[15] |
雷晶晶, 李泽皓, 陈斌斌, 黄登高.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电芯内部温度估计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4, 13(8): 2823-28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