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谈秀雯, 李凌. 局部过热下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及其热管理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521-3529. |
[2] |
陈峥, 胡竞元, 赵志刚, 申江卫, 夏雪磊, 魏福星. 双体系混装电池组热特性研究及风冷散热结构优化[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463-3475. |
[3] |
陈文艳, 贺瑞璘, 常建, 邓永红. 不同形态液态金属电极的储锂机制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290-3300. |
[4] |
邓拓, 周海平, 刘煜, 刘畅, 李梓恺, 吴孟强.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硅碳负极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354-3372. |
[5] |
王凯亮, 孙宇军, 钟锦星, 苏向阳, 李俊辉, 刘宗扬, 蔡煜, 陈艺丹. 考虑储能寿命和经验模态分解的区域配电网混合储能配置[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417-3430. |
[6] |
赵岩, 刘浩, 易宗琳, 李莉, 谢莉婧, 苏方远. FEC与VC在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界面行为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249-3258. |
[7] |
林季锦, 刘倩, 曲涛, 李京鲲, 黄东永, 朱晓庆, 巨星.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浸没液冷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622-3635. |
[8] |
徐成善, 李涵, 王炎, 卢兰光, 冯旭宁, 欧阳明高. 双层储能电池火蔓延特性及触发过程能量传递机制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552-3563. |
[9] |
封居强, 张成知, 陈雨杭. 基于数字孪生的高精度SOC和温度联合估计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567-3580. |
[10] |
白晓宇, 筵亚静, 张志荣, 孔令丽. 复合石墨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259-3268. |
[11] |
杨优军, 马建, 孙杰.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光伏储能系统智能运维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414-3416. |
[12] |
包新宇, 孔祥栋, 吕桃林, 朱志成, 韩雪冰, 来鑫, 郑岳久, 孙涛. 基于产线大数据的电池内阻预测及快速分选方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9): 3541-3551. |
[13] |
杨斌, 杨军, 徐浪, 温浩伟, 刘登锋, 阮殿波. 电容型锂离子电池的球头压痕对其安全性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8): 3090-3099. |
[14] |
张腾, 常国峰. 基于单体特征参数差异的电池组热特性和热一致性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8): 3194-3206. |
[15] |
高蕾, 顾洪汇, 张益明, 黄伟, 陆海燕, 周琳, 顾梅嵘. 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脉冲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 14(8): 2942-2949. |